61.二十四节气与中国智慧
教师主要教学课程:
罗凯心,《劳动教育》、《形势与政策》
袁睿,《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软办公软件高级应用(MOS)》、《社会实践》、《计软学院党课》
黄溢,《劳动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刘星,《形势与政策》
教学科研成就:
2022年必赢旧网站竞赛指导老师铜牌;
2021年必赢旧网站竞赛指导老师银牌;
2020—2021学年度网络工程系党支部获得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
2020年获必赢旧网站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018—2019 学年度网络工程系党支部获得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
2018 年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 A 级 编号:NO2018017;
2018 年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 B 级 编号:NO2018034;
软件著作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课程简介:二十四节气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悠悠千年,形塑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记忆。它不只是一种时序符号,更蕴含着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
走进《二十四节气与中国智慧》课程,让我们一起深耕节气天文智慧,悦读节气诗词智慧、品鉴节气茶食智慧、赏悟节气美学智慧、漫谈节气建筑/园林智慧,共同领悟中国传统智慧的基本精神。
本课程以“文脉·传承”、“匠心·塑造”、“美学·提升”为目标,注重培根铸魂,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中国风范。我们将带领大家在鉴赏中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提升艺术审美修养,重塑爱国情操及集体主义精神,成长为追求“真善美”的综合型人才。
让我们一起走进《二十四节气与中国智慧》,一起“书日月”、“品节气”、“赏烟火”“悟人生”,一起赓续大美中国二十四节气与智慧。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62.花卉艺术赏析
教师简介:张敏,助教,汉族,本硕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农学硕士。现任必赢旧网站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秘书。
课程简介:一、教学目标:
《花卉艺术赏析》是一门结合美学、植物学、花卉学的综合性公共选修课,该课程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花卉的一些常见的形态类型和特征、分类类型和常见的花卉种类,在花卉欣赏过程中自觉培养科学和健康的审美意识、审美理论和审美理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同时在花卉欣赏的过程中,疲劳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愉悦。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花卉欣赏的美学基础、植物学的根茎叶花果形态基础、常用的花卉分类方法及类型、花卉应用、欣赏的基本知识与技艺、世界各国的珍惜花卉和花卉中的奇特部分,并展示花卉的多样性,讲授世界名切花及一些常见的花卉种类的形态特征、应用及其欣赏文化。
三、推荐书目:
1.《花卉学》,包满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6月;
2.《园林花卉学》,潘远智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63.篮球规则与篮球裁判法
教师简介:熊春翔,男,硕士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篮球专项。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会优秀篮球裁判;
四川省第二届“贡嘎杯”篮球比赛高校专业组优秀裁判员
第24届CUBA大学篮球联赛四川赛区优秀裁判员
课程简介:以教授篮球裁判基本规则与篮球裁判法为教学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篮球基本规则以及篮球裁判法,提高学生裁判水平,达到满足学校开展各项篮球比赛服务基本水平。推荐使用教材为《篮球规则2022》、《篮球规则解释》。以理论知识讲授和动作练习为主,通过比赛提高学生临场执裁水平,讲解最新裁判法则,利用视频等技术进行案例讲解分析,提高学生临场执裁应变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树立公平、公正的竞争观念,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64.篮球兴趣入门
教师简介:桑俊林,教授。2017年至今担任基础学院体育部体育老师,目前主要承担《体育(二)》教学工作。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是提高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对这项运动的了解,提升学生自主课外练习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针对对这项运动有兴趣的同学。授课主要内容:球感掌控练习,基础原地运球,基础移动运球,传球技术学习,投篮技术学习,篮球脚步学习,基础战术学习,身体素质训练。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65,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教师简介:张磊,毕业于四川大学,硕士,讲师。
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是对时代任务的解决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是对大学生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方面,着重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边疆经济前沿问题、少数民族经济前沿问题、社会工作前沿问题等方面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供非专业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更好地理解社会前沿问题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
拟讲授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原理前沿问题、边疆经济前沿问题、民族经济前沿问题和社会工作前沿问题等。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66,排球基本技术训练
教师简介:金小朋,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学,排球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员。校排球代表队主教练,主攻排球项目教学、训练。2018年至今任基础教学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目前主要承担《体育(一)》、《体育(三)》教学工作,竞技队训练工作。
课程简介:《排球基本技术训练》课程是配合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排球项目作为深受我校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针对有一定排球基础的同学开设,主要讲授排球技战术、教学比赛、比赛规则并临场执裁,重点提高排球的基本技术和实战能力,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手段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熟练掌握增进健康的技能和方法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团队精神体育文化素养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以达到增进健康,娱乐身心,体验成功的目的。
上课时间:4-14周 周二11-13节(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67,气排球训练
教师简介:金小朋,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学,排球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员。校排球代表队主教练,主攻排球项目教学、训练。2018年至今任基础教学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目前主要承担《体育(一)》、《体育(三)》教学工作,竞技队训练工作。
课程简介:《气排球训练》课程是配合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气排球基本技战术、教学比赛、比赛规则,重点提高气排球的基本技术和实战能力,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手段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熟练掌握增进健康的技能和方法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团队精神体育文化素养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以达到增进健康,娱乐身心,体验成功的目的。
上课时间:4-14周 周四11-13节(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68,批判式思维概论
教师简介:代伦 ,任课教师在国外研究生阶段接受过美国大学的学习熏陶,对批判式思维以及美国国内的课堂互动感触颇深,希望能通过这堂课提供给同学们认识世界的更多窗口。
课程简介:批判式思维概论是一门旨在通过讲解理性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批判式思维变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说,算法的不公正、自动化取代人力、机器学习的样本偏差、数据滥用、隐私保护等等。这些问题对个人、组织、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另一方面,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本身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和挑战,比如出现噪声和错误、自我学习过程的随机性、精度受限、模型解释的不透明性等等。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很难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从而保障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思维与行为的关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不同观点和论据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方法和技巧;信息评估、证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思维偏见、逻辑错误、反对意见等相关主题。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复杂问题、评估不同的观点和结论,并能够进行系统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思考。
参考教材:《学会提问》[美] 尼尔·布朗(Neil Browne),斯图尔特·基利(Stuart Keeley) 著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5版》格雷戈里·巴沙姆(Gregory Bassham)
授课时间: 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69.排球兴趣入门
教师简介:桑俊林,教授。2017年至今担任基础学院体育部体育老师,目前主要承担《体育(二)》教学工作。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是提高热爱排球运动的学生对这项运动的了解,提升学生自主课外练习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针对对这项运动有兴趣的同学。授课主要内容:球感掌控练习,基础传球、垫球、发球训练,基础战术学习,身体素质训练。
70.文学与电影
教师简介:刘颖,女,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一硕),香港教育大学中文研究文学硕士(语文教育)(二硕)。曾授课程:《创意写作》、《古典诗歌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担任香港明爱专上学院《汉语普通话研习与文化交流》课程负责人及授课教师(2017年-2019年)。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探讨文学与电影创作的原理,分析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与电影改编的关系,掌握电影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对文学及电影的赏析能力。同时,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以及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小组讨论与报告,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修读该课程,能有效提升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具备全球视野,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71.视力与眼健康管理
教师简介:刘明理,教授,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与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发表学术论文23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共29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18项;2020.6-2022.6成都市科技局重大科技应用示范项目1项,经费50万);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5部、实用新型专利1部、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 “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必赢旧网站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银海眼科医院专家团队共同合作开设的健康科普公选课,教学采样混合式教学,共32课时,其中线下16个课时、线上16个课时。
《视力与眼健康管理》课程的目的旨在传播科学的爱眼、护眼知识,把专业的眼科知识转变成有趣、通俗易懂的内容传递给在校大学生,让大家懂得如何预防眼病,得病后如何早日诊治,保护视功能等等,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努力让在校大学生健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主要包括人体视觉器官正常生理状态、眼健康管理概述、眼健康档案管理、眼健康管理模式、眼健康管理一般检查及操作、眼健康管理特检项目、青少年常见眼病、人工智能在眼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中医药治未病与眼健康管理等。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72.乡村振兴之旅游规划
教师简介:王娅,助教,
科研简历:
(1)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创新的影响研究—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软科学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21年,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2)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ISPM,EI检索,2021年,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3)《一种基于北斗相对定位及无人机控制技术的船舶补给方法》,发明专利已授权,2022年,第三作者。
课程简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与乡村振兴旅游规划学科相关的知识,掌握各阶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乡村旅游规划基础知识与技能,熟悉乡村规划设计与表达方法,熟悉国家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乡村振兴编制与管理的法规、技术标准,掌握相关调查研究和综合表达方法技能,了解景观生态学、农村社会学、管理学及农林经济等相关领域基础知识,了解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能力目标:具有进行各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旅游规划的综合能力,具有城乡规划专业有关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拥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和协同创新思维,具有健全心理和健康体魄,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社会交往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拟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及意义、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解读、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等内容;
第二章:乡村旅游发展概论,包括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乡村旅游研究综述等内容;
第三章:乡村旅游的发展效应,包括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乡村旅游的就业带动、乡村旅游的社会效应等内容;
第四章: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包括乡村旅游的空间特征、乡村旅游的资源空间分布、乡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等内容;
第五章: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包括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乡村民宿的发展等内容;
第六章:乡村旅游规划,包括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方法、乡村旅游区空间规划、村庄整治与风貌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等内容;
第七章: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包括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乡村环境保护等内容;
第八章:乡村旅游的保障因素,包括乡村旅游管理体制保障、乡村旅游政策制度保障、乡村旅游项目资金保障等内容;
第九章: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包括浙江省莫干山乡村民宿、陕西袁家村民俗旅游、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等内容。
推荐使用的教材或参考书: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73.中国古代史
教师简介:张瑞达,助教,中国史硕士研究生。2019-2020年,湖北省第二届(荆州)园林博览会,园博园与博物馆中B区解说词的撰写;
2020-2021年,张居正故居整修项目帝鉴图说的撰写与整理;
2021-2023年,在必赢旧网站讲授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职涯规划、沟通与演讲、劳动教育等课程;
课程简介:国古代史选修课以通史的方式介绍中国古代史,从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开始,到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最后到宋元明清结束,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角度介绍中国古代史,其中重点讲授商周、秦汉 、魏晋、隋唐和宋明清几个时代,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更宏观的认识和更微观的理解。课程的亮点在于对中国古代史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讲解,时间跨度大,通过对中国古代现今制度、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讲解,更好的让学生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参考书及推荐教材: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
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4月;
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6月;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74.中国特色文化(英文)之节日篇
教师简介:(一)苏雨蕾,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主讲“大学英语”、“中国特色文化”、“英语口语”、“英语视听”等课程。曾指导多名学生在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大学生英语辩论等比赛中获得校级和省级奖项。荣获2022年高教社思政比赛四川省级决赛二等奖。
(二)张婷婷,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主讲“对外汉语”、“中国特色文化”、“大学英语”、“英语口语”等课程。曾获2020年高教社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四川省三等奖,2022年高教社思政比赛四川省级决赛二等奖。参与《汉语国际教育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和《基于课程统整理念的国际中文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等。
(三)程凯蒂,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主讲“大学英语”、“实践语音”、“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课程。曾指导学生在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比赛中获得校级和省级奖项。参加2022年“教学之星”大赛荣获全国复赛二等奖,2022年高等院校英语能力大赛微课荣获全国二等奖。
(四)郎婕,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主讲“大学英语”课程。大学生英语竞赛指导教师,曾任国家社科基金“‘巴蜀国语’符号谱系整理分析与数字人文传播研究”课题组科研助理,参与多项校级横向课题。
课程简介:本课程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聚焦中国传统节日,旨在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知识,能用英文讲解传统节日,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本课程学习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腊八节,以名诗、古画、典籍和文物为载体,探索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和社会意义,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明的千年魅力。
使用教材:《用英语说中国——民俗》
《用英语说中国——风俗民情》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75.IT日语
教师简介:于洁,副教授,中共党员,现任必赢旧网站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兼副院长,中国日语教育协会西南教学分会理事。
刘畅,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教师,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特点是计算机与日语知识相结合并重,教学目标是使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具备IT知识基础上,提升用日语学习IT知识的能力。本课程主要用日语讲授计算机历史、英特网、网络安全、IT技术革命、项目管理工具以及如何使用英特网浏览、连接协议等知识。用日语介绍IT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补充了大量IT专业词汇,以提高学生在实际IT行业中的日语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加深对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认知;能够提高日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日语讲述IT知识;能够阅读和翻译计算机行业相关的日文资料,以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日本IT企业工作环境。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IT日语》,由必赢旧网站日语专业教师主编,适用于有一定日语基础的计算机、软件、信息与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76.日本音乐文化鉴赏
教师简介:张行知,硕士毕业于日本东京音乐大学,就学期间主修课程有音乐教育学研究、日本音乐文化研究、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疗法、日本音乐史与传统文化、指挥法、三味线演奏法(师从日本国宝级三味线演奏家杵屋五吉郎)、西方管弦乐作品分析、日本古典文学欣赏与分析等。
课程简介:通过对《日本音乐文化鉴赏》的学习,了解日本音乐相关历史、日本传统音乐、乐器,日本流行音乐,拓宽自身文化视域,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理解文化多样性。
教学目标1:基本了解日本音乐与音乐相关文化
教学目标2:培养多文化视点,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
授课时间:详见青果选课系统
77.乒乓球训练
教师简介:邓振宇,男,毕业于暨南大学,硕士学位,原暨南大学乒乓球队队员。曾任广东白云学院、四川工商学院校乒乓球队教练
2009年,获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第三名;2014年,夺得广州市“水电杯”乒乓球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单打亚军;2018年,夺得中国乒乓球协会举办的联通杯乒乓球挑战赛(眉山站)男子团体亚军、男子单打季军,同年夺得四川省“双鱼杯”乒乓球黄金大赛男子单打第五名;2019年,夺得中国乒乓球协会举办的联通杯乒乓球挑战赛(眉山站)男子单打冠军。
2017年、2018年连续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四川省大学优秀乒乓球教练员荣誉;2018年,带领四川工商学院乒乓球队夺得2018年四川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冠军;
课程简介: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技巧性为主,身体体能素质为辅的技能型项目,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也是一项趣味性极强的体育运动,它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设备简单,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增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身体协调能力、改善视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基本站位、基本步法、真反手攻球、拉弧圈球、发球、接发球、套路练习、战术练习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养成把乒乓球运动作为终身体育锻炼形式的习惯和意识,了解进行乒乓球运动锻炼的价值,让乒乓球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推荐教材:李铁,《乒乓球基础训练》,2009年3月第1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7(2018.3).
78.饮食与人类
教师简介:徐丽,硕士研究生,文化人类学
课程简介:通过学习《饮食人类学》这门课程:
1.理解饮食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2.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和特色美食,分析其与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的关系。
3.通过观察和参与不同文化的饮食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4.理解饮食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交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5.如何与今天的现代化相结合。
78.艾扬格正位瑜伽
教师简介:李⼦伽
静远 U+瑜伽学院总教练 ,⾼级教练员培训导师
⾃⼩习练舞蹈,1999 年习练瑜伽,深⼊研习传统哈他瑜伽,多年远赴印度圣地求学,⾄今⼀直跟随艾扬格瑜伽—祖宾⼤师深⼊学习艾扬格瑜伽体系。2009 年创办静远瑜伽⾄今,先后于丽江、郫县、都江堰等地开设瑜伽馆。2012 年开设专业正位、精准私教课程,并⾯向全国瑜伽⽼师开放《私教精进课程》⼯作坊。
课程简介:艾扬格瑜伽作为最熟知、最⼴为流传的⼀种哈他瑜伽,⾮常注重⼈体的正确摆放、 ⽣理结构、⻣胳肌⾁的功能等,强调体位动作的精准,是最讲究体位的瑜伽。它可 以协调身体平衡,有矫正和恢复身体的效果,对疾病治疗效果很好。在练习过程
中有时候需要借助⼯具完成相应的体位练习,给⼈以安全感,⾮常适合⼊⻔者、 体弱者和身体僵硬的⼈练习,同时也适合需要提⾼体位质量的练习者。此外,艾 扬格瑜伽以安全缓慢著称,可以磨练性情,让练习者透过实际的练习和亲身的实践与规律的⾃修,来寻求体位法的意义。
79.AI与影视鉴赏
教师简介:樊龙,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正直、专注,具备多行业、多领域、多岗位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双师型教师。先后从事过5年以上研发技术和管理工作,4年网络管理,2年上市公司运维管理,10年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工作,3年以上技术咨询和培训。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经典影视作业观看、讲解和讨论,提高学生跟踪学习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的能力和影视鉴赏能力。在AI2.0时代大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提升对各种类别影视作品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灵感,接触美、感受美、认知美、反思美。本课程将从电影题材类型、导演、演员、镜头语言、表演程式、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使学生以点带面地综合鉴赏评价作品,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通过中外文化对比,更好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影视与AI的结合,鉴赏影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拓学生的思维。
80.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师简介:徐丽,硕士研究生,文化人类学
课程简介: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价值,以及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通过课程学习:
1.理解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掌握中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项目及其文化内涵,如传统表演艺术、民间文学、传统手工艺等;
3.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和保护体系;
4.掌握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
5.培养对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爱护意识,提高文化自觉和保护责任感。